深圳市科技创新再增速,获国务院激励3条

发布时间:2018-05-16 22:30:51 文章来源: 浏览量:360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正式印发,深圳市获得地市级激励2条,县区级激励1条。其中,深圳在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深圳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优先布局关键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载体和多层次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持续优化;构建运行高效、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技术市场发展成效斐然,为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高质量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加速

  今年1月,“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得到国家科技部批复正式建立,实现我市高校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这不仅是全国首家在肿瘤领域依托高校进行基础药物研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更为深圳乃至中国今后研制自己的原创肿瘤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震说,深圳目前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有了“国家队”,有望带动整个华南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突出基础建设,深圳超常规布局创新载体可谓“不遗余力”。同在今年1月,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启动大会举行,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正式授牌。

  这是深圳“十大行动计划”首批启动建设的基础研究机构。深圳市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俞大鹏表示,深圳设立高水平、国际化的基础研究机构将补上短板。没有基础研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也是走不远、飞不高的。

  近年来,深圳陆续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参与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1688家,其中国家级110家,省级253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创新载体数量是2012年的2倍多,5年增长了近千家。

  创新生态体系日益完善

  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93家,累计达11230家,形成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7家,仅次于北京、上海。

  腾讯、比亚迪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大疆、优必选、超多维等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涌现。这说明深圳创新生态体系日益走向完善。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等方面有机结合,深圳一直在积极努力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大力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设立“千人计划”创业园、“孔雀计划”产业园和市人才研修院,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集聚海内外各类创新型人才。

  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深圳正在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据了解,2017年,深圳新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36条举措,构建快速受理、授权、确权、维权服务体系,高水平打造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拥有创新基因的深圳双创活力持续不减。近年来,深圳提出“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四创联动”新思路,制定出台《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和《三年行动计划》,设立支持青少年创新专项计划。成功举办三届深圳国际创客周活动和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柴火创客空间等一批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技术交易市场稳步增长

  今年4月,深圳首次发布技术转移交易指数,反映深圳技术交易市场整体活跃情况。数据显示,深圳从2006年至今,每年的技术交易指数均高于50,当交易指数大于50,即说明本时期技术转移交易市场仍处在活跃的上升通道。

  技术合同成交额稳步上升。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经登记的技术合同达9048份;合同成交额555.09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技术交易额548.25亿元,同比增长19.4%;平均单项合同成交额605.93万元,同比增长27.09%。深圳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广东省占比接近60%,继续保持计划单列市第一位的地位。

  深圳技术转移体系优势源自更具竞争力的政策环境。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与时俱进出台系列推进技术转移的战略规划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