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创会执行会长胥苗龙受邀参加2022元宇宙共识大会并作主题分享

发布时间:2022-05-28 10:09:51 文章来源: 浏览量:9667

5月27日-29日,“探索与实验—元宇宙共识大会”在北京国务院杏林山庄和央链直播线下线上同步召开。中国移联执行会长、元宇宙产业委共同主席倪健中,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沈昌祥,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共同主席、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以及多家权威机构、名家名企共同出席大会。

image.png

作为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委员,科创榜创始人、深圳市互联网创业创新服务促进会(简称:深创会)执行会长胥苗龙,受邀参会并作了《元宇宙与创业创新》主题分享。作为互联网老兵、资深创业导师,胥会长核心分享到:元宇宙当前处于早期阶段,在部分行业中能够形成应用,大约需要5年时间。元宇宙应用爆发和商业模式形成,需要一定出货量规模的硬件设备作为基础。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爆发,元宇宙更像是一场长跑。并且建议关注元宇宙方向的创业者,一定要在短期生存和长期愿景之间作出平衡

image.png


附《元宇宙与创新创业》分享内容:


背景简述:无论是中国还是其它国家,发展元宇宙的核心价值在于产业价值。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目的。 元宇宙最关键的应用场景是产业场景。

2021年以来,元宇宙的话题持续火热。以腾讯、字节为首的国内互联网大厂正在加速对元宇宙赛道的布局,同时初创公司等也都加大对元宇宙相关技术和应用的研发,元宇宙正在逐步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


今天我主要选择从投资人角度探讨下元宇宙的产业投资及创新创业。重点围绕元宇宙有哪些短板亟待突破、创业机会中如何分配战略资源、以及元宇宙创新创业的几点建议做个简要分享。


相关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一级市场对元宇宙的投资热情正在持续升温。2022年一季度,在全球元宇宙相关领域中,仅VR/AR与区块链两个细分赛道,融资事件达到277起,涉及273家创业公司。总融资金额达到525.65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增长66.5%。全球共682家机构参与投资,去年同期内参与投资机构数量为466家。

其中,中国在元宇宙相关领域投融资事件共49起,涉及48家公司。融资总额66.0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翻番,同比增长108.1%,增速高于全球。参与投资机构数量也从去年的83家增长到110家。


(1)元宇宙有哪些短板亟待突破?

作为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方向,元宇宙被认为能够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并带来一场颠覆性的时代变革。但由于对元宇宙的认知尚处于早期阶段,人们对元宇宙的理解和定义仍然缺少共识。有投资人认为,元宇宙即是空间互联网,包括贯穿真实和虚拟世界的个性化数字体验;也有投资人把元宇宙看做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而虚拟世界则是通往终点的道路。多数投资人认同:

*元宇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下一阶段,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价值观之上,对数字信息应用形式的想象;

*元宇宙使用虚拟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叉融合;

*元宇宙能够统一AI、VR/AR、区块链等新兴行业对发展终局的认知;

*元宇宙会以渐变而非突变方式演进,趋势不可逆。


在对元宇宙当前发展阶段的认知方面,投资人普遍认同元宇宙当前处于早期阶段。在多数投资人看来,元宇宙在部分行业中能够形成应用,大约需要5年时间。在这期间,创业者和产业需要集中解决如下问题:

*元宇宙应用爆发和商业模式形成,需要一定出货量规模的硬件设备作为基础;

*VR/AR设备难以达到智能手机一样的普及度和渗透率,能够使元宇宙大规模爆发的硬件设备尚未出现;

*指数级新增数据量会对算力、算法、存储、传输等底层技术带来巨大挑战;

*设备、引擎、3D技术、图形技术等基础领域未来仍然存在“卡脖子”风险。

 

(2)创业机会中如何分配战略资源?

由于概念尚处早期,风险投资对元宇宙方向的关注集中在核心元器件、基础设施、硬件产品、底层算法技术等方面。在应用层面,数字孪生、数字人、AI生成内容等成规模的垂直应用存在机会。除此之外,同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在实体行业中的延伸价值同样值得关注。

 以产业结构划分,元宇宙的创业机会主要分布在如下领域:

*底层技术:光学及显示元器件、物理引擎、云原生、渲染算法、图形算法、交互技术等;

*硬件设备:较为完善的消费级XR设备;

*应用工具:数字人、数字孪生、NFT数字藏品、AI生成内容;

*商业场景:虚拟偶像、数字助理、数字资产平台、虚拟会议、智慧城市、教育培训等。

 

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爆发,元宇宙更像是一场长跑。对于关注该方向的创业者而言,更需要在短期生存和长期愿景之间作出平衡在创业建议方面,来自投资人的主要观点包括:

*深度挖掘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壁垒,并准确找到产品定位;

*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探索,既有1-3年的落地场景,又有5年以上的长远想象空间;

*构建商业模式时注重核算成本,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设定需要更加清晰;

*发展构建行业生态、定义设备或应用、构建用户网络效应的能力;

*遵从政策法规,对国内和海外业务的开展有清晰的思路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