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15 11:52:59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量:124866

1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发的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来自深圳市宝安区的企业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荣膺一等奖。该成果由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牵头,洲明科技股份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同时,宝安企业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塑料注射成形过程形性智能调控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而在此前举行的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宝安区摘得了19个奖项,占总体130个获奖项目的近15%。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丰硕成果,成为宝安区坚持创新驱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的一大缩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作为深圳前身的宝安,历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发展成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世界工厂”蝶变为“产业创新高地”。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宝安区位列第二名。

近年来,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进行动能转换升级的浪潮中,宝安提出“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坚定坚守高端制造”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此过程中,根据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宝安区科技创新部门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产业的深度融通发展,加快构建起高质量的“研发层级链、高新企业链、创新载体链、科技服务链”等“四链闭环”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高质量产业生态日益凸显。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宝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16年的362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338亿元,总量占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0%以上;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两大行业领域占据核心地位,2019年产值分别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6.4%和21.3%;2019年底,宝安国高企业共有4800多家,连续3年位居全省各区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已然成为宝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

集聚产业创新动能▶▷

培育梯次接续的科技企业梯队

2019年,宝安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动作频频,有的崭露头角,有的做大做强,有的则加快升级,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夯实。

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2016年6月在宝安成立。在2018年宝安创新创业大赛上,斯坦德一举拿下“最受园区欢迎奖”、行业赛二等奖、决赛三等奖三大奖项,其自主研发的室内移动无人驾驶平台和机器人调度系统被广泛用于华为、中兴、OPPO等500强企业与上市公司,在3C移动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遥遥领先于同类型的创业企业。

韶音科技是国内骨传导消费电子领域的引领者。企业坚持技术驱动,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其旗下的AfterShokz骨传导耳机已成为全球骨传导耳机的领军品牌,仅在北美市场就已经占据运动耳机销量的37%。

1997年成立的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宝安的知名企业,一直专注于从事锂离子电池产品研发和生产。近年来,智能制造迅猛发展,欣旺达主动自我技术革新,与德国智能制造对接合作,积极布局商业智能BI、基于物联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老牌名企焕发出了不一样的新活力。

斯坦德、韶音科技、欣旺达,串联起来的正是独具宝安特色的科技企业梯队。

科技型企业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经过多年引导和培育,宝安已经构建起了一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百强企业”的梯次接续科技企业梯队。如果把产业体系比喻为一片森林,创新百强企业是这片森林中的“大乔木”,高成长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森林生态体系中的“灌木”,科技中小企业则是森林中的“小树苗”。

育树苗、培灌木、壮乔木,这正是宝安产业森林体系保持繁茂生命力的根源。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培灌木”的重要之举。宝安建立了市、区、街道、园区、企业的五级互动衔接机制,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覆盖,国高企业数量从2016年初的1493家猛增至2019年底的4800多家,相当于日均新增2.3家,总量连续3年保持广东省区县第一名。与此同时,为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宝安从2018年开始,创造性地实施了“国高企业向规上企业迈进”“规上企业向国高企业转型”的“双迈进”战略,近两年预计实现“双迈进”企业超过900家,目前宝安达到规模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过1900家。根据宝安对近5年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调查显示,企业“存活率”达到99.32%,科技含量成为企业在市场不断变换的浪潮中得以屹立不倒的核心要素。

创新百强是宝安科技企业的排头兵,也是宝安产业森林体系中的“大乔木”,更是未来迈向航母级企业、成为产业森林中的“参天大树”的重要支柱。2019年宝安的创新百强企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603亿元,总体增长9.08%,平均每家企业产值16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6%,平均每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27件,一批企业和产品达到了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比如华讯方舟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块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洲明科技LED显示屏被评为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市场份额全球前3名;鹏鼎科技、景旺电子、崇达技术等企业位列全球PCB企业50强;立讯精密成为全国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商,全球排名第8名;欣旺达上榜2019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锂离子电池模组制造国内领先。

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以研发促进企业创新能力跃升

研发投入既是衡量一个企业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与传统的把大量资源放在科研院所做研发、研究成果层层向产业端转移的正向创新不同,宝安长期以来没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地区研发几乎全部来源于企业,而企业研发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的一种逆向创新过程。

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宝安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革新,2018年宝安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34.89亿元,大幅增长27.14%,R&D经费投入强度预计达到3.5%,远高于广东省2.78%和全国2.19%的平均水平。在企业研发的带动下,2019年宝安区三种专利授权量达到3.32万件,全市第一名。

推动企业研发的核心是抓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宝安的科技创新、税务、统计、辖区街道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组织企业进行政策宣讲、专题指导培训,重点大型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确保企业在研发机构建设的过程中熟知政策、了解流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6年全区的工业企业共设立了895间研发机构,到2018年翻了一倍,达到1765间,目前宝安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5%。

围绕企业研发,宝安科技创新部门进一步开阔思路,2018年提出了加快发展“企业实验室经济”的工作路径,重点推动企业以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共建的模式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研发创新平台,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再造企业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动能。

2018年,宝安新增欣旺达、银宝山新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些国家级平台为企业以及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银宝山新企业技术中心,在解决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项目的同时,也共同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共性技术问题研究;航盛电子企业技术中心,具有汽车电子领域中电机控制、电池控制和整车控制的“三合一”独创优势,承担了东风集团的整车测试。此外,2018年宝安区还新增了67个广东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目前,全区有3个国家级平台、93个省级平台、52个具备国家认可资质检验检测实验室、10个院士工作站。

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补短板”则是宝安打造“高质量研发层级链”的又一举措。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宝安有的放矢地引进高端研发机构,2019年6月,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建立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正式注册落地宝安。如今,宝安正计划承担国家集成电路材料创新中心(深圳)的建设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能够自主供应的高端电子材料不到3%,其中的某些关键原材料仍然基本依赖进口,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研制的超薄芯片加工用临时键合材料及其关键装备,可以支撑百微米及以下的超薄芯片加工,并已逐步走向产业化阶段,这将为宝安的电子信息产业输送自主可控的高端电子材料。

以优质空间提升创新效率▶▷

推动科技产业空间扩容提质

日前,宝安区公布了天格科技园、华丰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等9家新认定的“科技桃花源”园区。至此,宝安区科技桃花源增至73个,共拓展创新研发空间760多万平米。

构筑高端空间载体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宝安聚焦产业空间功能联动、集聚集约、提质增效,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高科技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载体体系,打造了一批以“科技桃花源”为标识的科技创新园,推动产业空间由粗放供给向精致供给转变,以创新导向重塑城市空间,以优质空间提升创新效率。

此次新认定的“科技桃花源”——天格科技园是宝安重塑城市空间、提升创新效率的典型代表。

天格科技园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罗租社区黄峰岭工业区,其前身是一个高尔夫球场。园区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引进了20多家企业,其中,国高规上企业7家,2018年产值达8亿多元,企业类型多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主。除了引进科技型企业,园区还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成立了中俄两国四地(哈尔滨、深圳、莫斯科、叶卡捷琳堡)联合创新中心,搭建中俄两国跨境跨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更多优质企业提供资源和服务。

在推动科技创新园建设的过程中,宝安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全面调动社会资源规划建设,探索了一条符合市场规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的建设模式。

以福海信息港园区为例,这里原是一个以五金店、电子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老旧工业园。2016年,宝安区通过“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利益、统筹开发”的思路,推动福海信息港动工改造,其3个园区分别重新定位为总部经济区、产业孵化培育区和生活配套区,入驻的产业均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建成后可具备年孵化2000万元高端信息服务业产业能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多样化的路径下,宝安的科技创新园区快速增长:从2006年只有1家科技创新园,到2015年提出大孵化器战略逐步发展至32家;再从2016年打造“科技桃花源”品牌开始,科技创新园实现了翻一番,达到目前的73家,全区目前有12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名。此外,宝安还建设了23家众创空间,其中有8家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目前,宝安创新产业空间达到760多万平方米,进驻企业5500多家。

在扩展创新空间的同时,宝安还注重空间的提质增效。从2018年起,宝安科技创新部门建立了以“经济亩产”与“科技亩产”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园综合考评体系,紧扣“亩产、研发、增加值、税收贡献”等要素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达良好以上的园区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予以摘牌。通过“亩产”考核,以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促进创新产业空间加快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产业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土地产出效益的双提升。此外,通过成立宝安区科技创新园发展促进会,宝安以园区运营方为主体、政府参与监督的模式来推动园区实现提质增效。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

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良好的科技服务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宝安大力实施科技服务优链工程,加快构建涵盖技术平台、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科技金融等全链条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针对重点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需求,宝安探索以“政府牵引、联盟牵头、市场参与”的模式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在宝安科技创新部门的牵引下,由机器人创新联盟牵头,20家与智能装备有关的创新百强企业、4家制造检测企业、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打造了“宝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共享研发、测试设备87台(套),36名高端制造技术咨询人才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宝安着力搭建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和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选取宝安湾的核心地理位置,建设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第一个集新产品展示、技术成果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于一体的服务平台,通过分行业不定期开展最新科技成果综合展示、项目路演、线上线下洽谈等推动成果转移转化,每月还举办一期制造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宝安发布”,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新时期服务于创新创业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以来,宝安科技创新部门链接农业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邮储银行、深圳农商行等一批金融机构资源,聚焦科技企业需求有针对性推出系列专属科技金融贷,如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或创办的小企业提供双创贷、针对已进入发展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科创贷等,为208家科技中小微企业促成30.5亿元贷款,快速解决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创新创业大赛具有高端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宝安已连续6年高水平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从2017年起连续3年落户宝安,历届大赛中的239个获奖优质项目扎根宝安,获奖项目落地率达74%,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的企业有45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

宝安还持续厚植创新文化,创建了38个科普示范社区,其中全国示范6个、省级示范13个;建设科普教育基地50个,建设20个企业科协,连续四届获“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大力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先后打造了“流动科技馆进校园”“院士专家讲座进校园”“科普实验秀进校园”等多个知名青少年科普品牌,普及科学常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近年来,宝安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园丁奖及优秀组织奖。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40年的华丽蝶变,让宝安这片土地成为适宜科技创新“万物生长”的土壤。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宝安也将加快发展新动能、提升新优势,以“硬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链韧性,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值得期待。